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s.cn/ 为准。

2024年山西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报名入口

高考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基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阅读8

山西成人高考网www.sxcrgk.com 发布时间: 2013年07月02日

(五)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墓,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之,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试题】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为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如此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是时暮,胡兵终怪之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出塞,出东道

    始皇没,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

    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专以射为戏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

     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并应具备从同一实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这道题挑选了4个包含有较为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词语,同时也给出它们的释义的正与误。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之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却为正确答案。A项中的“竟死”,难点在“竟”字。“竟”有“完毕”、“从头到尾”、“终究”、“竟然”等多个义项,从上下文的文意看,只有“从头到尾”与“竟然”能够沾上边儿。从这两个义项中选择,“竟然”表示语意的转折,显然不符合文意,因此这里根本无从谈到死或不死。再看“从头到尾”这一义项,“竟死”表示一直到死,犹如“竟日”表示从早到晚一样,与上下文文章十分切合。因而“竟然因此而死”是错误解释。B项中的“将兵”,试题将它解释为并列短语,但在文言文中“将兵”也可理解为动宾短语,意思是“统领士兵”。这两种解释中“将”字分别为名词与动词用法。联系后文,既说到“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可见是李广对待部下的关爱,当然是李广领兵的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领和士兵。试题中的解释也是错误的。再看C项,“曲折”一词有实指虚指两类用法,实指意为弯曲,弯弯曲曲,虚指意为错综复杂的情况、事情的曲折经过或复杂而不顺当的情节。联系前文看,这是李广迷路以致部队落卫青之后,卫青要向皇帝汇报事情经过时说的,当然不可能是指弯曲的道路,而是指事情的复杂经过。因而C项也是错误的。只有D项是正确的。其中的“结发”,是说古代男子从成年时开始束发,所以把初成年、年轻时称为结发。这在中学课本《孔誉东南飞》中也曾出现:“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里的结发也是指到了成年。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

2、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采用给了四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法。设置这道题是为了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想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知识与现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串连起来,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除原文外,其余4个均选自中学课本。选择课本用例时甚至考虑到句式上的完全相同,这样做更便于考查考生对于知识进行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两个“以”字,从词性来看均为介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前者表示领率,后者表示工具,因而两者是不相同的。“今以钟磬置水中”一句,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不仅是传世名篇,而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要求背诵的课文,中学生是十分熟悉的,不会有什么难度。B项中后一句出自课文《陈涉世家》,也是司马迁的文章。这组中进行比较的两个“会“字是常用的文言副词,其意义“正好、恰巧”也是常用的义项,两句中的“会”字意义与用法均相同。C项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句,出自贾谊的《过秦论》,也是中学生十分熟悉的课文。其中“既”字表示“已经”、“……之后”是副词“既”的常见用法。而《李将军列传》中“既出塞,出东道”的“既”字也正是这种用法。可见两句中的“既”字意义用法均相同。D项中的“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一句,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流传极广,各种版本的中学课本多选作课文。“事无大小”与阅读材料中的“无老壮皆为垂涕”一句,两个“无”字均表示“无论、不论”的意思,是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说法意义。这两个“无”字也是相同的。根据题目的要求,A项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之”字的称代作用,也属于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给出四个使用了人称代词“之”的文句,同时对各句中“之”的称代内容进行说明,要求选出说明不正确的一项。这种考查形式曾在1992年的全国试题中使用过,当时是考查指示代词“是”字的指代内容,具有较好的效度。应当说,“之”字与“是”字均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虚词,对它们用法的考查是很有必要的。本题A项“胡兵终怪之”的“之”,称代的是胡兵感到奇怪的现象,正是指前文李广部队“解鞍”、“士皆纵马卧”,这些情况迷惑了胡兵,才使得李广的小部队得以保全而未被消灭。这一说明是正确的。B项“避之数岁”中“之”字,是承着上文“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而来,显而易见,“避之”的“之”正是代李广。这一说明也是正确的。C项“饮食与士共之”的“之”,称代的应是本句开头的“饮食”一词,“之”字是前文的“饮食”,并非称代更远的“赏赐”。“得赏赐”一句与“饮食”一句,分别讲的是不同的事情,“之”字也无法越过“饮食”而去称代更前面的内容。这一项的说明是错误的。D项“百姓闻之”的“之”到底称代什么,我们也可以根据后文的“无老壮皆为垂涕”来进行判断,正因为百姓听了李广“引刀自刭”一事,老壮才为他痛哭。这一项的说明是正确的。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因此C项是正确选项。

4、本题着重考查考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当然,这只是一种考查形式,实质上同时还要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采用给出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择全部表现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这一常用方式来进行考查。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应当是,将六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判断选择。第①句“解鞍,令士皆纵马卧”,这是李广的小部队在遭遇匈奴的数千骑马时,极为无奈之下作出的疑兵之计。此时李广的部队如果逃跑的话,必然遭到匈奴的追射,只有让敌人认为自己只是诱敌的疑兵,才能避免被追杀。这本来与“宽缓不苛”是没有联系的,但如果考误认为这两句是让部下休息,则对理解全题有一定的干扰。第②句“得赏赐辄分其麾下”,这是说李广廉洁自律,抗敌立功后得到赏赐总是分给他的部下,这当然是“宽缓”的一种典型表现,因而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③句“专为射为戏”,这是说李广因为“讷口少言”,不善言辞,而射艺精熟,所以平日十分喜好射艺,并以此为乐,常常练习,这当然与对待部下“宽缓不苛”无关,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④句“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这是承着前文“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而来,讲李广爱兵,同士兵祸福与共,这正是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表现,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⑤句“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这一句是李广部队迷失道路,卫青将向皇帝报告,而李广可能受到处罚时,他为保护部下而将责任全部承担下来之后讲的话,当然反映了他“宽缓不苛”的做法。这一句也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⑥句“广军干大夫一军皆哭”,这一句是李广自刭后他的部下的反应,体现了士大夫对他的深切爱戴。尽管这也是他“宽缓不苛”形成的结果,但却不是他对部下“宽缓不苛”的具体表现。这一句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理清第六句话的内容,这道题的答案就十分清楚了,正确选项应是②④⑤,即D项。

5、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的题面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选取其中的四个作为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这四个切入点是:李广初显功名、李广设计脱险、李广廉洁自律、李广承担过错引刀自刭。试题中拟设了四项对相关文意的概括与分析,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为了适当降低难度,四个选项中均未涉及对作者在文中的分析概括,仅仅从阅读材料反映的内容着眼,要求考生能够读懂全文,不要出现理解与概括分析上的错误。构拟这类试题中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例如本题D项所拟题面是:“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这一选项的问题在于“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原文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意思是因为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二者的判别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这一选项中其他内容的概括分析是正确的,但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又是错误的。ABC三项对文意的概括分析没有错误,按照题干的要求,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免费领取山西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