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s.cn/ 为准。

2024年山西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报名入口

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与分析 第十四讲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山西成人高考网www.sxcrgk.com 发布时间: 2013年08月04日

【复习要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和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

  10.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

【知识归纳】

  一、重难点:

  (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1)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比较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区 

  它所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它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不能用物质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联 

  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3)把握“物质”的概念,要注意和物理、化学上的概念相区别。物理、化学上的物质实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其次还要明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承认,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最后我们还要明确人们可以认识和反映物质。

  2.哲学上的运动概念。

  (1)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其基本运动形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精神运动和社会运动。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③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①人能够认识规律,规律总要通过各种具体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概论和总结,发现认识规律。②人能够利用规律,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2.二者的关系。

  (1)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按照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方法论意义。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尊重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①一是意识能够正确认识世界,②二是能够能动改造世界。

  (4)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四)全面掌握一个核心概念:实践

  1.实践的含义: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1)第一,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强调的是实践的客观性、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是客观的。

  (2)第二,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在意识的指导下的活动,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强调的是实践不是纯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主观和客观在实践中是统一的。

  (3)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种认识本身不能自己检验自己是否正确;一种认识也不能用另一种认识来检验;一种认识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五)多角度把握真理及其特性

  1.真理的含义: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特征: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3.真理和谬误。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知识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运用到另一个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变为谬误。

  4.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此,真理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因为每个个人的有用的标准是不相同的。“有用的就是真理”是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六)认识过程的特点: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上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主观上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展现也是一个过程。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从认识的对象上看,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而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是无限发展的。从认识的主体看,人是世代延续、无限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二、易混点:

  误区一: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误区二:规律有好坏之分。

  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误区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注意: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误区四: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注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是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

免费领取山西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