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s.cn/ 为准。

2024年山西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报名入口

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与分析 第十六讲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山西成人高考网www.sxcrgk.com 发布时间: 2013年08月07日

【复习要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知识归纳】

  一、重难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阻碍作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区分两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最终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由此造成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依次更替的辩证发展过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思想、社会意识形态等。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否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否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史中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紧抓一个核心概念:人民群众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全面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全面理解人生价值及其作用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的基本含义。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同时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3)对人的价值评价。对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4)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1)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价值冲突。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2)价值冲突的评价标准。在发生价值冲突时,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第一,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第二,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第三,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第四,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免费领取山西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