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s.cn/ 为准。

2024年山西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报名入口

【山西成人高考】高起点化学考点整合

山西成人高考网www.sxcrgk.com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18日

考点讲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的相关观点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2、分子是原子构成的考试用书

  3、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4、分子、原子都不断运动

  5、分子、原子间有一定间隔,可以压缩

  6、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7、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隔改变

  8、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组成和种类都改变

  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中是否可以再分

  10、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考点讲解: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物质分类

  1、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般指形状改变或三态转变

  2、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4、微观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得到新分子,生成新物质

  5、氧化物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两种元素 ②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6、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 ②有空气或氧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7、可燃性气体+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8、提高燃烧效率的两种方法:

  ①有充足的空气 ②增大可燃物和空气的接触面积

  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有:

  ①都和氧气反应 ②都放出热量 ③都是氧化反应

  10、特别的物理变化有:石油的分馏,干冰升华,矿石粉碎,潮解

考点讲解: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中“三个不变”原子(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质量不变

  “一个一定变”分子种类(分子组成)一定变

  “一个不一定变”分子数目不一定变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考试化学考点讲解:元素化合物

  1、氧气具有氧化性,常见的氧化剂

  2、碳在氧气燃烧放出白光,产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CO2)

  3、硫在空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纯氧气中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产物都有刺激性气味

  4、磷在氧气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5、镁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产物为白色的固体

  6、铝在氧气燃烧产生白光,产物为白色固体,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7、铁在氧气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物为黑色固体。瓶底要放点水或铺些砂,铁丝要缚在一条小木条上

  8、铜在空气中加热由红色变黑色

  9、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燃烧都产生蓝色的火焰,鉴别应看产物

  10、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或加热

考点讲解

  1、盐的性质:

  ①盐溶液和某些碱溶液反应

  ②盐和某些盐反应

  ③盐和某些金属反应(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出来)

  ④酸和某些盐反应

  2、氧化物的性质:

  ①CO2、SO2 、SO3 和水反应生成酸(也是水的性质)

  ②K2O 、Na2O 、BaO 、CaO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也是水的性质)

  ③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

  ④金属氧化物和还原剂反应

  3、金属的性质:

  ①金属和氧气反应

  ②金属和酸反应

  ③金属和某些盐反应

考点讲解:气体制取和收集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考虑:

  ①反应物的状态 ②反应的条件

  2、收集装置的选用应考虑:

  ①密度和空气比较 ②该气体对水的可溶性

  3、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4、制氧气的注意事项: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并放一小团棉花

  ②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

  ③导气管应只伸入试管少许

  5、制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①应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不能用碳酸钠

  ②应用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

  ③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CO2溶于水)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2.“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1.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1.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准确测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误差产生的因素:样品、仪器、操作人员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一、系统误差:由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因素造成的。特点:大小、正负可以确定,具有可测性、重复性和单向性,故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

  1、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本身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2、仪器和试剂误差:由于使用的实验仪器不精确(未经校准等),或试剂、溶剂不纯所引起的误差。

  3、操作误差:由于分析工作者的操作不符合要求造成的误差。

  二、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或不可定误差,是由某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所致。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即通过多次测量),使正、负误差能相互抵消或部分抵消。

  三、过失误差:加强管理、认真操作。

  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表示方法:

  1、 绝对误差(δ):测量值(X)与真实值(μ)之差:δ=X-μ(所得误差有正有负)

  2、 相对误差(RE):绝对误差(δ)在真实值(μ)中所占比例:RE=(δ/μ)*100% 或1000‰无真实值时,用测量的平均值(X)代替真实值。

  当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等时,测量值越大,相对误差越小,测量值准确度越高,反之,则准确度越低。

  精密度:指一组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偏差表示方法:(详见书P14-P16)1、绝对偏差2、平均偏差3、相对平均偏差4、标准偏差5、相对标准偏差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图2-1(详见书)

  误差的传递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书)

  有效数字规则

原电池

  1.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2.原理三要点:(1) 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 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 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4.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1)定义

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

合适的电极、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形成回路

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外接电源、形成回路

(3)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阳极

阴极


(4)反应类型

氧化

还原

氧化

还原


(5)外电路电子流向

负极流出、正极流入

阳极流出、阴极流入


 

烷烃的命名有“三步骤”、“五原则”

  1. 系统命名步骤:

  (1)找主链(对应原则①②)。

  (2)编碳号(对应原则③④⑤)。

  (3)写名称:

  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数字意义:阿拉伯数字-----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写取代基时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写母体名称时,主链碳原子在10以内的用“天干”,10以上的则用汉字“十一、十二、十三……”表示。

  2.系统命名原则:

  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习惯于把横向排列的碳链作为主链,其它作为支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由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将主链上的碳原子用1,2,3 …,等数字依次编号,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

  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2.排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2H2、C2H2与溴水反应

 

 


免费领取山西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