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s.cn/ 为准。

2024年山西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报名入口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复习资料-语文分析题讲义6

山西成人高考网www.sxcrgk.com 发布时间: 2016年05月05日

18、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人,不及太平人”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

  (1)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人当时怎样的落后心态?

  (2) 从这段话中透视到造成这种落后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3) 从这段话的精神出发,可以把中国历史概括为怎样的两个时代?

  (4) 鲁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意图是什么?

  答 (1)容易满足的“奴化”心态。

  (2)专制暴力。

  (3)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人民“还不及牛马”的时代);

  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人民“已等于牛马了”的时代)。

  (4)“攻打病根”,“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9、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下列问题:

  气和节似乎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一脉相乘,不过在笔者看来两者都并不完全相同,文氏似乎在强调那消极的节。

  (1)这段话证明了什么观点?

  (2)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作者是从什么方面展开分析论证的?

  答 (1)“气”是积极战斗的。

  (2)归纳法。

  (3)分析了“气”的概念及其演变。

  

20、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的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运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但是这种表现里似乎积极的“气”更重于消极的“节”。

  问:(1)“气”与“节”的区别何在?

  (2)作者举出了哪些论据?属于哪种类别?

  (3)这段话论证方法是什么?

  答:(1)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

  (2)宋朝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明初东林党攻击宦官。属于事实论据。

  (3)归纳法。


免费领取山西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