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s.cn/ 为准。

山西成考网专升本语文复习资料下载-故都的秋2

山西成人高考网www.sxcrgk.com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06日

四、分析文章结构

1、问: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主要在213自然段,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

2、问:那么作者是抓住江南秋天什么特点来衬托故都的秋的?在结构安排上,为何要一前一后?

明确:分别抓住其“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自然段,后者在第13自然段,这 样在结构上就形 成了前后呼应。

3、问:好从这篇文章结构来看,213自然段相呼应,假如114自然段也相呼应,那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更加严谨了,试问这两段是否有呼应?

明确:第1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14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都是抒发情感,“向往”是在去故都之前,“眷恋”是在离开故都之时,其实质是一样的。所以114自然段也构成了呼应。

4、问:最后来看第12段,这一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段采用议论,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深味”非在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了突出“故都之秋”。

5、问:文章的题目“故都的秋”能否改成“北平的秋”。

明确:如题作“北平的秋”,意味就不同,与作者所表达的忧时伤国的深沉情感不相吻合。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战争相继发生之后;用“故都”一词更能折射作者的悲凉思绪,表达对国家的深深的隐忧,表达他“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且“故都”含有更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五、写作特点

1、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使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

但是“故都的秋”,又并没有因为作家的主观感情而受到扭曲,失去了它固有的特征。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子树,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了寥寥数笔作勾勒,便将谈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光反射。

2、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和情思。

总之,《故都的秋》极其完美地体现了物与我,情与景之间的和谐统一。清净悲凉的艺术感受既源自作者的内心体验,又是通过景物描写所传达出特有情感。作者所追求的清净悲凉的情境是他这一段时期生活的真实反映。虽然作者脱离了政治、脱离了斗争,但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免费领取山西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