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s.cn/ 为准。

2024年山西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报名入口

高考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基础知识及运用--古代诗歌鉴赏3

山西成人高考网www.sxcrgk.com 发布时间: 2013年07月02日

、课后练习

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   ] [   ]

C D      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使读者抚今思昔,与下文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的景象,而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开阔、盎然、美丽、迷人   羁旅中愁苦悲哀、无以自遣  反衬  

2)三、四两联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试解说。

(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有绝代才华,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

绝句(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1)诗中_____________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客愁   饱受乱离客居他乡的郁愁心绪)

2)此诗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

7.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13)题

[中吕]  卖花声  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以_____________的典故反映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

2)诗人选取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者之死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旨:____________

3)整个作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情调沉郁悲哀,“长叹”中包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感情。

11.虞姬自刎   楚汉相争  12戍边无归的军人悲哀  连绵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  13.叙述史实  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蚕丛:传说中的开国君主,此代指蜀国。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本诗开篇与诗人的另一首诗《蜀道难》有什么不同?

(蜀道难开篇感情豪放,富有气势;而本诗开篇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觉。)

(2)尾联借用君平典故有什么作用?

(用典委婉地启发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循循善诱,凝聚着深厚情谊,其中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9.阅读下面的唐诗,对其表达技巧或思想内容进行赏析。(任选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秋词》是作者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期间写的。

②春朝:春天的早晨。③排云:凌云。排,冲破。④碧霄:碧蓝的天空。

表达技巧:

(开头两句,正反对照鲜明。三四两句,诗人抓住秋天晴空的特点,并用一鹤冲天加以渲染,突出一幅天高气爽的开阔图景;而诗人油然而生的诗情,也随同排云而上的白鹤直到碧霄。)

思想内容:

(悲秋几乎是古代诗文的传统题材。本篇首句对古人逢秋多寂寥的这种普遍现象进行了概括。次句反其意,说自己认为秋天胜过春天。全诗见不到对秋的一丝伤感,而是充满了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诗人失意时仍然不愿随波逐流的操守。)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对这首唐诗的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有人认为是一句“闲笔”,有人却认为是“极为关键的一句”,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诗予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此句是“极为关键的一句”,结合全诗看,这句虽淡淡写来,却极为重要,是全诗的关键。它不仅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而且托出尽日看雨之人,其无聊情状可想见。诗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鸣莺、蔷薇,尤其是相对戏水的鸳鸯。此句有空灵含蓄之妙。)

13.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12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取欲抑先扬的手法。)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免费领取山西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