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s.cn/ 为准。

2024年山西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报名入口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义--文言文复习3

山西成人高考网www.sxcrgk.com 发布时间: 2013年07月06日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词义例释]
1.
蟹六跪而二螯。

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接着",或不译。

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5.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
军惊而坏都舍。

"",好像,如同。

7.
吾恂恂而起。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等,或不译。

8.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9.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10.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词义例释]
1
、儿寒乎?欲食乎?

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

2.
孰为汝多知乎!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

3.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用于感叹句,可译为""""等。

4.
胡为乎遑遑何之?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5.
生乎吾前
……
用作介词。相当于""

6.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作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

7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表测度语气,可译为""



[词义例释]
1.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
秦王恐其破壁。("其破壁"作宾语。)

3.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

4.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不能加""

5.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6.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我(自己)"

7.
则或咎其欲出者。

8.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个""那些""那里"

9.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0.
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

11.
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

12.
汝其勿悲!(表婉商。)

13.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亦作祈使语气)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14.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表假设。)

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


[词义例释]
1.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
2.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3.
河水清且涟漪。

4
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用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况且

5.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7.
不出,火且尽。

8.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9.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用作副词。相当于"""将要""暂且""姑且"

11
四体康且直。

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

12
且战且退

可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13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14
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

15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就像



[词义例释]

1.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2.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字结构。""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4.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5.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
"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6.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7.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在有些句子中,""""呼应,组成"…………"的格式,表示被动。

8.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9.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

10.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
1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示手段或凭借。

12.
夜以火指鼓所

处所,地方。

13.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所谓,所说的。

14.
父去里所,复还。

表示大概的数目



1.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吾见其难为)。还可作判断词""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等。

2.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
3.
公为我献之。

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等。

4.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等到"等。

5.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6.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7.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8.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9.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结合,构成"为所""……"

10.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作为,当作 /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

11.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成为,变成。

12.
孰为(赵)盾而忍弑其君者乎!

以为,认为。

13.
善为国者

治理。

14.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为了。

15.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给,替。


词义例释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2、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从别人那里。) 
4、永之人争奔走焉。 
5、然力足以至焉。 
6、始而惭焉,久而安焉。(焉:对此)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8、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 
9、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10、且焉置土石? 
11、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12、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哪里,怎么。 
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今其室十无一焉。 
16、虽鸡狗十无一焉。 
17、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18、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9、悲予志焉。 
20、则牛羊何择焉? 
21、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22、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3、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作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24、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 
25、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26、犹且从师而问焉。(焉:他们,指五人。) 
27、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焉:他们,指五人。) 
28、非曰能之,愿学焉。(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相当于""。 
2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也 
[词义例释] 
1.死生,昼夜事也。 
2.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3.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4.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 表示判断语气。 
5.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 
6.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7.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 表示肯定语气。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9.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表示疑问语气。 
10.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1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表示感叹语气。""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1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14.岂独伶人也哉!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加强语气,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15.是复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也者,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 
16.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 

以 
1.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乃入见。问:"何以战?
4.余船以次俱进。 
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6.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 用作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 
7.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8.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 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 
9.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10.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 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可译为""""。 
11.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12.(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可译为"""";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用作连词。用法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用作连词。用法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或省去。 
15.作《师说》以贻之。 
16.剑赀财以送其行。 
表示目的关系,译作"""用来
1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1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或省去。 
19.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0.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21.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22.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23得而腊之以为饵。 
24.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因 
词义例析 
1.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因其无备,猝然击之。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3.因拔刀斫前奏案…… 
4.相如因持璧却立……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免费领取山西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