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s.cn/ 为准。

2024年山西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报名入口

高三语文复习专书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8

山西成人高考网www.sxcrgk.com 发布时间: 2013年07月07日

【文学类】

一.《阳关古道苍凉美.》

1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2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3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4.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二.《话说知音》

1.因为余伯牙的琴声变化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准确感应他的琴声, 领悟他的情思。

2.(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经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2)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

3.(1)知音越多越好,余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知音。

 (2)千心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坚持下去。

4. A E

三.《灯笼红》

1.曾祖母热切盼望“我”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汉子。(必须答出“热切盼望”或者意思相近的说法)

2.前一处体现了曾祖母的热切心理,后一处显示了她的满足感。

3.留下的印象时间已经久远;都是不完整的、片段性的;美好的。

4.我深感曾祖母对自己的影响深远。至今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生命的存在。这影响有无知层面上的关心,更是有精神层面上的滋养。

5.C E

6.本文语言本色、平实。文章主要叙写了“我”的童年回忆,塑造了曾祖母这位慈爱、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语言与人物形象特征相吻合。

7.“灯笼红”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果实的芬芳甜美),“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二者既是对曾祖母生命价值和特点的恰当形容,也具有内在的关联,并形象地说明了曾祖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四.《日月行色》

1.(1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2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3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2.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突生欣喜之情。
 2)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
  3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3.1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
 2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
 3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4.1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灵性。
 2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五.《焰火的变奏》

1.以“静”衬“动”,夜晚湖的平静反衬随后燃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2.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作者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

3.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

4.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焰火”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思考。

六.《吟风》
1.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2..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在重新雕塑着一个新的世界。风从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顾,颇有英雄气度。
(意思对即可)
3.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的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意思对即可)

【论述类】

一.《创新与想象》

1 AC ( A项“艺术追求的是美”可据第一段第二句话判断,“但也离不开真”可根据第二段、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判断。C项由第三段和第一句话判断可知。B项说法过于绝对,只具备科学性,没有形象的合乎规律的表达方式,艺术表达也不会有美感。第二段末句的正确表达为“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  D项表述主次颠倒,正确表达应为“科技创新主要是理性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的产物”,可根据第三段末句提供的信息判断。 E项表述错误,“职业的痴呆”一词出现在第四段,意思是说科学和艺术的分工,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只懂得科学而对艺术知之甚少,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只通晓艺术而对科学了解不多,从而使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影响发展。 F项“科学与艺术·····没有本质的区别”表述属常识错误。)

2  D ( D项是说创新自身的特点并未涉及科学,不能作为“艺术与科学····有交融”的论据。 A项可根据第三段内容和第四段首句进行判断。B项信息根据第四段的首句和第三句判断。C项可根据第四段末句判断。)

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24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的,第二段从艺术的表达技巧谈,第4段从作品的表现内容谈,因而不重复。)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习艺术,以不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作能力。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学习科学,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把握艺术的规律。一个人既懂得自然科学,又有艺术素养,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考生要通读全文,正确把握文章和作者观点,准确而全面地揭示文章内涵。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概括。)

二.《波兹曼的诅咒》

1.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2.(1)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是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

   2)举例说明方法。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

   3.相信人类的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放任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

   4B C

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

11 2 34

2.﹙1﹚死记硬背古书内容  ﹙2﹚生搬硬套(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  ﹙3﹚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

3.不清楚(或:不了解、不知道)语文是工具,日用学习及交流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或:没有认清语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4.把教学(或:语文课)看成是单纯(或:简单)传授知识。

5.  B    E

四.《诗与直觉》

1CD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符;D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相悖。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2C(判断此题主要来自第3段内容。A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项的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D项的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属于名理的知。 
3.正确。因为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靠的是直觉的知,读者要将全副精神专注于诗本身的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觉中形成独立自足的意象,形成不了诗的境界。(主要信息来自于第45两段。) 
4.从升华为诗的境界需要用直觉见出来,经过思考之后,豁然贯通,诗的境界就会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

五.“现在不断有人……”

1. D (   D项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的外在原因,而是内在原因,是作家自身的原因。可根据第一自然段中“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这个关键句判断。抓住这个过渡句看上下文,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项均可由第一段信息推断出。 )   

2.  C ( C项可根据第二段的首句和第五句判断。A项中“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错误,原文第二段的第三局和第四句提供的信息是,面对民族精神资源,“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 而非保持原貌B项中“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表述错误。第二段第四句提供的信息为“不知如何利用资源”,而非“没有充分利用资源”。D项中“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错。第二段第七句提供的信息为“缺少一种人文关怀”。)

3( B项说法过于绝对,背离原文意思。第二段第二句的正确表述为“这种。。。。。。价值的体现,与。。。。。密切相关”。 A项可据第一段末句判断。  C项可据第二段最后两句判断。  D项据最后一段判断)

六.“包豪斯……”

1. C   ( C项可由第二段“创建者为学校取名‘包豪斯’”一句可知。A项据首句“是一所由工艺学校和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艺术设计学校”理解,原本应是一所艺术设计学校。 B项属无中生有,无法从原文中找到相应根据。 D项从第二段末句及第四段内容来看,该校只是在学校设置、教学理念等方面与“学院式的教育机构”有明显区别,并不能说它“不是正规学校”。)

2.平民阶层  (从第三段“招收的学生中有刚从战场回来的,有工匠,有失业者,有流浪汉”以及第五段“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解放出来”等句提供的信息来,可概括为此答案。)

3.﹙1﹚手工艺﹙2﹚生活用品  ﹙3﹚实用、简洁、有创造性 (与﹙1﹚有关的信息见第四段第三句“一面学习理论,一面在车间学习手工艺”;与﹙2﹚有关的信息见第四段末句“体现在建筑中,特体现在。。。。的设计上”,其中“器皿”等应概括为“生活用品”;与3有关的信息见第四段“注重实用需求”“强调自由创造”“注重造型简洁”等语句。)

4.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认识   (此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准确解读能力。与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包豪斯的“注重实用需求”的理念,因此,“神话”的含义也理应与包豪斯所追求的理念相反,即“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认识”。)

5.﹙1﹚有创新精神  ﹙2﹚坚持为普通民众  ﹙3﹚作品设计精美  (此题兼考筛选整合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一点可从第四段及末段中整合得出;第二点在第五段中反复强调,突出了“为普通民众”的理念,第三点将第四段末两句及第五段关于水杯设计的例子加以整合,即可准确概括。)

免费领取山西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