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s.cn/ 为准。

2024年山西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报名入口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1

山西成人高考网www.sxcrgk.com 发布时间: 2013年07月06日

十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小阅读


 .考题设置主要是如下四个方面:
(1)词的理解。
(2)句子的理解。
(3)文意的分析和综合。
(4)信息的筛选。

题点的设置侧重于对基本概念的、基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主旨要点的概括上。也就是说,说明文考的是大家对信息的获取能力。而信息的传递,大多通过介绍概念来进行,所以,阅读说到底是考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2004高考说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筛选、归纳、概括、推理分析将是今年高考社科文考查的重点。


.复习要点
(一)整体阅读意识
    说明文以传递信息为主,其结构一般为: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面几段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因而首先进行整体阅读,感知全文对对解题甚为关键.

(二)筛选意识

要注意从文中评选筛选出重要的概念、句子加以理解,树立起有目的的筛选意识。重要概念要注意分析先与后、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条件与结果、部分与整体、肯定与否定、此概念与彼概念的关系。

重要的句子的理解,主要是紧缩加工,提取主干来把握句中主要意思。

在两种意识之后,主要是多训练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用文中词语解释词语的能力;二是给文中信息分类的能力。

.解题技巧
(一)筛信息
    要寻找重要的信息包括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含有特殊指代作用的词语、阐述概念、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重要语句等。要进行标划。
(二)找位置
    根据所给题干,迅速找到命题点所在原文中的位置。只有筛选信息这一环节做得好,找位置才能快而准。

(三)原文解

    说明文改为主观题,重要会考查对文中信息的感知、理解、判断,而迁移能力不太会成为考察的重点。因而,怎样组织好原文进行答题将成为取胜的关键。原文解题,要注意做好归纳、分类的工作;要能够给文章分层;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简明性和准确性。

模拟举例

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半公里外就能看到。其光辉如此强烈,有的竟能反射70%的蓝色光线,远远超过蓝色涂料的反射率。蓝蝶耀眼的光辉,原是一种警号,使别的雄性蓝蝶在远处就能知所趋避。蓝光越强,示警作用越显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使亚马孙蓝蝶翅膀有了如此奇妙的性能。
  这种性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人发现,但其奥秘直到最近才被揭开。原来蓝蝶翅膀上覆盖着许多微小鳞片(就是触摸蝴蝶翅膀时会沾手的粉),其表面有许多平行的脊状突起物。观察脊的截面,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平行排列的羽状物。羽毛的主干两边生出若干分支,分支的长度沿主干从根到梢逐渐变短,其结构类似于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的反射光有很强的方向性:对接近垂直入射的单色光线反射率极高,但对斜入射光线的反射率很低。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的是:蓝蝶翅膀的反光却是广角的,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看到。这种奇妙性能缘于那些羽状物的分支并非完全位于同一平面内,而是各具略为不同的倾斜角,使反光的视角大为增加。蓝蝶的翅膀还具有颜色选择性。其羽状物的尺寸恰好能增强蓝光的反射,而且其分支越多,反光就越强。一种仅有68个分支的蓝蝶翅膀,仍比蓝色涂料的反光率高出一倍以上。蓝蝶翅膀的反射光颜色随不同的视角略有变化,从蓝色到紫色,一直延伸到人眼看不见但蓝蝶能看见的紫外线。
  目前人们正在研究蓝蝶的反光机理,想仿造应用。比如改善公路上的路标,改善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军事部门感兴趣的是仿蓝蝶的反光结构,将之用于可随环境变换色彩的新型迷彩伪装;服装公司则设想,仿蓝蝶翅膀做出的具有特殊反光性能的衣料,将使时装展示台上更加异彩纷呈。最重要的应用当然是有价证券的防伪,因为再先进的复印机也无法印造出具有精细立体结构的蓝蝶翅膀来。
  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位昆虫学家说:蓝蝶做到了工程师们试着做却未能成功的事。的确,正在研究中的人造模仿物,在光学性能上仍无法与蓝蝶的翅膀相比。

   (2003年北京高考)

1、根据第一段的信息,请简要概述,亚马孙蓝蝶的翅膀有怎样奇妙的性能?

【参考答案】亚马孙蓝蝶的翅膀能反射70%的蓝色光线,以此发出警号,使别的雄性蓝蝶在远处就能知所趋避。这种光线半公里外就能看到。蓝光越强,示警作用越显著。

2、这种奇妙性能的奥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蓝蝶翅膀上覆盖着许多微小鳞片,起到反射镜的作用

2)、蓝蝶翅膀的反光是广角的,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看到。

3)、蓝蝶的翅膀还具有颜色选择性。

3、蓝蝶翅膀对人类将有哪些帮助?

【参考答案】改善公路上的路标,改善电脑的液晶显示器。用于可随环境变换色彩的新型迷彩伪装;做出的具有特殊反光性能的衣料,有价证券的防伪等。 
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B
 A.从飞越亚马孙丛林的小飞机上,有可能看到蓝蝶发出的蓝色闪光。
 B.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其反射光不够强烈,是因角度所限。
 C.亚马孙丛林中蓝蝶的翅膀,可能成为制造假钞罪犯的克星
 D.有关蝴蝶的传说,可能因蓝蝶反光的奥秘被揭开而更添浪漫色彩。

注:阅读时,筛选信息,感知考点是很好的训练手段。

现代文大阅读

解题方法

一、读懂文章
    读懂文章是解答问题的前提。近几年的文学作品鉴赏以议论文、散文(写物散文)居多,并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相反,它却恰好地考查了考生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所以在解答题目之前,必须先排除障碍读懂文章。
1.看结构层次
    不管什么文体的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层次性。议论文,要读懂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围绕观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以及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材料与材料、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材料的特点等)加以论证的;划清局部段落结构及整体结构,感知各层大义,通晓行文思路。例如1999年高考之《创造宣言》:作者围绕教育者应该创造的观点,批评了五种错误观点(反面材料)并得出结论,就具有很强的层次性。

散文,要读懂作者的情感、情感基调;围绕情感(或物)之线作者叙写了哪些人事物(材料)。例如2000年高考之《长城》一文:作者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回顾了长城的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及现在的开放、自信,脉络清晰,古今对比分明,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与自信。


2.看写作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渲染、衬托、铺垫(设伏笔)、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引用、人称变化结构上采用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语言上采用正话反说、诙谐幽默等技巧

阅读时,必须具备一双慧眼,识别作者所用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语言表达技巧,关键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如:渲染是为了烘染某种氛围、人物心境;衬托有正衬与反衬之分,它们分别衬托什么;铺垫给下文情节产生的必然以一种暗示;象征是利用景物的特征或隐含内容来象征人的品性、节操;对比是为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喻是为了描写得形象生动,叙述中便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拟人是把物人格化,创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引用视引用的内容具有多项作用(引用传说故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歌除丰富文章内容外,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采用第二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关系密切,或将物拟人化,便于抒发感情。


3.看重要的词、句
    作者在行文中往往运用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句在行文结构上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语句或在抒发情感时、描写景物时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情感基调、景物特点的语句。

如在词语方面应具体注意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作者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含有别种意项的词语等;在语句方面应具体注意语义比较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比较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比喻句、抒发某种情感连用相同句式的语句等。它们都是命题的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读懂行文中重要的词句。


试以过渡句、连用问句、比喻句为例:
    过渡句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阅读时必须明确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如布封的《天鹅》一文,作者在开头两节的文字中分别以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典型作每节的中心句,然后在第三节开头以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作过渡句。很明显,此过渡句除承上又启下的作用外,天生的美质包含了以上两节文字的内容,如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即是指优雅妍美的形态,善航的最美的典型。 
    连用问句一般用来抒发强烈的情感,在阅读时就必须明确作者所抒发的何种情思。如巴金的《废园外》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
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黝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此段文字中,作者连用了三个问句,只要结合文章主旨——“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就能很好地答出它的作用: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倾诉,倍感压抑,作者连用三个问句正是为了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

比喻句在论证或叙述中,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或使描写的景物更加的形象生动。如李耕的《船之旅》一文中用舟船入江河比喻人生于世间;用舟船不能摆脱波涛巨浪比喻人生不能摆脱饥寒之苦灾险之虞以及生之情欲和生存空间强加的种种骚扰与苦恼;用舟船泊岸比喻人生的归宿。这样写的作用是把抽象的人生写得具体形象
    读懂了文章,知晓了文章的词句、手法及结构层次,就等于现代文阅读理解成功了一半。下一步就可以答题了,但注意审题。


二、审题
    审题是做现代文阅读理解的一至关重要的环节,许多学生平时的训练中不注意审题、弄清题意,在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盲目答题,导致惨重失分,那么从哪些方面审题呢?
1.看配分
    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每答对一处给1分),这叫做对位配分法。

还有一种叫错位配分法,即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的配分法,如2000年高考之《长城》的第一题阅卷配分。

如是4分题,则是要求考生利用概括精练的语句从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来说在题目的设置上,出卷人在作答处已标明了1)(2序号,如是出卷人未标明序号,4分题也暗示了考生应如何作答,只是在答题时,考生要标明序号,如此可体现一个考生的答题素质和修养,4分题配分法在许多阅读理解题目中均有涉及。

如是6分题,分值重,能力性强,有两种暗示可能:一是要求考生依据原文含义,凭靠主观想像答题,只答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二是要求考生着眼于全文,根据文章的潜在告知,寻找答案(稍加压缩),只答出三方面或任意三方面的内容即可,如此题目,命题人一般都标明了序号。
    从这些配分情况来看,答题除用语须高度概括外,那就是具有层次性,而这个层次性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往往就是文章段落或全文层次的映射。如果在阅读文章时,能很好地结合题目的配分及答题要求,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文章,也能很容易地去答题。


2.选用合理的句式
    利用恰当的句式作答,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章的认知能力,同时亦能巧妙地回答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所以在作答时,选用何种句式,应仔细斟酌。
答题应注意与题目相关联
    所谓相关联,就是具有联系性,如何问就如何答,一可体现答案的完整性,二可激发灵感确定选用何种句式作答,避免误答。
答题应注意叙述对象
    答题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而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却往往忽视了它的针对性,疏忽了叙述的对象,导致错用句式,出现语病且不完整又不规范,甚至误答,所以在作答时,写出叙述对象百益而无一害,但避免张冠李戴。
3.选用规范的答题角度
    作答时,是从正面回答,还是从反面回答;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回答,还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回答,涉及答题的效果。从正面答题,直白晓畅;从反面答题,含蓄隽永;以他人之言、之行答题,更显主人公之个性、品行。同时,亦可拓宽考生思维。针对这种题型,考生必须审好题,选取最佳的答题角度进行答题。

2001年的上海卷中第一篇阅读理解中的第三题,第二自然段引用了《闲情记趣》并加以分析阐发,目的是说明什么?许多同学答为假山上面的亭、树与假山不相称。初一看上去,此答案并没有错,但细细琢磨,此答案也有不妥的地方。因为该文全文是叙述假山的,所以答案应改为假山与其上面的亭、树不相称

三、寻找答案的技巧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依据原文出题,哪怕是一些能力性极强,要求考生发挥想像答题的题型,也不可能脱离原文而单独出题。如此,在原文中一定能找到各题答案的影子。
    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散文,答案往往潜伏在总结性或议论性文字中,只要发现归纳合并总结体会,就不难答出正确的答案。
    如,1999年的《创造宣言》第一题第二问的答案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就是从总结句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中合并而来。
    写物类散文,作者往往借助物的特性、相互间的关系来阐明一定的人生哲理,而物的特性、相互间的关系在描写中都呈显性特点,只要能发现归纳并能结合人生,作答时就轻而易举了。
    如,雷抒雁的《枯枝与鲜花》一文,作者描写了深秋里一棵枯树却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而原本是被荒草吞没的一株柔弱的牵牛花却得到枯树的支撑而把自己的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他们便复活了。作者在结尾写到: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在问题的设置上,出题者这样设置:作者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作者为什么微笑?作者从这棵树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依据原文的显性告知,很容易答出作者微笑的原因,即枯树以己之坚硬支撑了柔藤,得到了美;柔藤以活力装点着枯树,也发挥了美。应该注意的是,枯树鲜花具有相互性,所以在作答时,要考虑到答案的兼顾性,不能只答一方面。作者的感悟是潜在告知的,结合人生,进行升华,其实答案也不难: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信赖、宽容、帮助,才能超越自我、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注意:所采用的句式,只有……才能……)。】

总之,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注 :做阅读题总的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辅助材料:《2004年高考专题训练与仿真模拟》(93~112


免费领取山西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